第125章 杜構離去
關燈
小
中
大
這一回從離石縣城到西坡村的這條路,位置最好的頭尾那兩段,都是由縣中根基深厚的人家認捐,像馬王這樣的商賈之家,肯定是爭不過這些人的,於是只好選了別的路段。
好的位置雖然被別人爭去了,但他們這兩家認捐的路段都很長,那一日的認捐過程,差不多也就彰顯了他們各家各戶在離石縣當地的身份地位。
真正底子太薄說不上話的,那時候便也沒有吱聲,只當是過去瞧了個熱鬧,又吃了頓飽飯,便高高興興回去了,錢財沒花出去分毫,倒是長了見識又多了談資,他們也是樂意的,不樂意也是無法,這種錢也不是誰想花都能花出去的。
西坡村這邊是有人搶著修路,沿路的幾個村子,也都跟著沾光,而其他地方的人,卻只有眼饞的份,比如說距離西坡村不遠的小河村。
羅用與他們說,小河村若是要修路,也來西坡村買水泥,羅用便按五文錢一擔賣於他們,這也是他最近賣水泥給認捐了他們西坡村這條路的商賈富戶們的價格。
這年頭不比後世的機械年代,事事都要靠人力去做,一擔水泥的生產,要先挖黃泥,加一些石灰石膏和均勻了,再摔成一塊一塊方方正正的泥坯,搬到土窯裏堆砌好,煆燒的時候,也要有專門的人負責看火,這活兒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得來。
煆燒冷卻之後,工人們又要將它們從土窯中搬出來,先用錘子敲碎,然後再放到石碾上碾成粉末,一遍不夠細,至少要碾二遍,有時候煆燒的時候若是沒掌握好火候,或者是先前和泥的時候沒有和好,後面的粉碎工作就會變得十分困難,三遍四遍他們都碾過。
羅用與他的弟子們算過,一擔水泥的成本,大約就是不足兩文錢的材料費再加上兩文多錢的人工費,售價若是六文錢,那便能有兩文錢的利潤,羅用得一些,他的弟子們也得一些。
若按五文錢來賣,理論上應該也有一文錢的盈利,不過羅用也不能讓他的那些弟子們做白工,所以他自己也就不怎麽賺錢了,不賺錢倒也沒什麽,反正水泥廠那邊的事情也不怎麽需要他費心。
羅用現在最關心的,還是杜仲膠的生產和運用。
如果不考慮效率的話,杜仲膠的提取並不算困難,就在大夥兒轟轟烈烈忙修路的時候,羅家的第一批杜仲膠鞋底也終於順利問世了。
然後羅用就到離石縣城去請了那會做皮靴的匠人過來,連同他家裏的一些皮子,一同帶回了西坡村。
人就安置在坡上那個院子裏,每日到了飯點,許家客舍那邊的小孩兒就會提著蓋籃過來給他送飯,他若想自己出去走走,那便自己去許家客舍吃飯也行,飯錢都給記在賬上,到時候羅用再與許家兄弟結算。
這也是未曾有過的待遇,這皮匠從前去那些商賈富戶家中幫人加工皮草制作皮具的時候,大多也就是與那些府中的仆從奴役一起吃飯,若遇著寬厚的,能單獨給他一兩個小菜,一些炊餅馎饦之類的精細吃食,就算是很不錯了,哪裏像羅三郎這般,簡直是把他當成貴客招待。
他卻不知,對於在二十一世紀生活了小三十年的羅某人來說,像他這種又懂硝制又懂鞣制,又會做馬鞍又會做皮靴的匠人,基本上已經可以算是一個高級技工了,待遇好那都是應該的。
只不過在這個時代,匠人的身份著實低下,士農工商,理論上說起來他們還排在商人前面,事實上他們往往還是要給商人打工。
這馮皮匠也是家傳的手藝,他家祖上當年是逃難來到離石縣,靠著幫人制作馬鞍硝制皮草的手藝賺取些許錢糧,生活勉強還算能過得下去,從此便在此地定居下來。
城中也有傳言,說他祖上原本乃是關外的胡人,馮皮匠自己也認為這話有幾分道理,但他對外肯定是不會承認的,再說他祖輩父輩都在此地娶妻生子,早已融入當地生活,戶籍也沒有任何問題,那他現在自然就是離石縣人了。
他的父祖既然沒有對他說自己是關外的胡人,那他們肯定就不能是關外的胡人,父親希望他能在當地安居樂業,他自己也願意過這種生活,並且也對自己能夠擁有相對安穩的生活感到慶幸。
前些年時常聽聞關外又有雪災,牛羊死了無數,胡人怕是又要犯邊。對於絕大多數中原人來說,他們只會關心邊境安危,對於那些胡人的日子過得好不好,是不是餓死了很多人,他們是不怎麽在意的。
關外的生活並不容易,也不是沒有胡人想過要入關來討生活,但是他們怎麽入?
沒有戶籍,在中原地區就是寸步難行,有些人實在被逼得沒辦法了,也有接受了關內一些商賈富戶的庇護,然後甘願受人差遣的,那就成了奴仆了。
這些給人當奴仆的胡人,通常被喚作胡奴,其中不少胡人都是被人略賣,並非出於自願。
但是在中原地區,像胡奴昆侖奴這些群體,他們並沒有多少作為人的權利,唐律上也說,賤人奴婢,律比畜產。
所以馮皮匠一家還是幸運的,雖然匠人的社會地位相對低下,但他們也是有正經戶籍的,受到大唐律法保護,不是別人可以隨意打殺略賣。
待做完了手頭上這個活計,他回去以後肯定得好好給自家祖上燒上一炷香,他有預感,他們馮家人的好日子馬上就要來了。
“我阿姊的靴子做得可順利?”這一日,羅用又過來查看進度。
這幾日馮皮匠已經做好了杜構和馬飛陽的靴子,另外還有羅四娘與羅五郎的靴子也做好了,現在正在做的,是羅大娘與羅二娘的靴子。
杜構與馬飛陽都是做的馬靴,羅四娘與羅五郎的靴子裏絮了棉,這綿並不是後世那種棉花的棉絮,而是絲織品,類似於蠶絲被那樣的東西,這時候的富貴人家多用它做冬衣。
四娘與五郎平日裏要麽待在炕上不用穿靴,要麽出去活動的話,運動量就比較大,正是愛跑愛跳的年紀,若是給他們做毛靴,估計要不了幾天就該把皮毛都給踩塌了,皮靴裏面絮一層薄綿,小孩子身上暖,應也足夠了。
大娘二娘這兩雙做的就是毛靴,用的是兩塊殘破的狼皮。
去年離石縣城西北邊的山上下來幾條狼,被村民合力打跑了,其中還打死了兩頭,拿到城裏去賣,那狼肉不好吃,狼皮又被他們打壞了,也賣不著什麽好價錢,最後馮皮匠就以相對低廉的價錢收了下來。
這兩塊狼皮品相不好,被村民用鋤頭扁擔砸出來許多大口小口,毛色又不算很漂亮,所以一直無人問津,這會兒拿來做靴子倒是合適,仔細拼一拼,便也看不出什麽殘缺,再加上皮毛夠厚,應該比較保暖。
“這都快要做好了。”馮皮匠直了直身子,笑著對羅用說道。
對他來說,這皮毛一體的靴子,可比前幾天做的馬靴綿靴容易多了,就只要把狼毛朝內,裁剪縫制出靴子的形狀,再固定到杜仲膠鞋底上面就成了。
“這是用狼肚子底下的皮毛做的底子?”羅用拿起炕桌上一只做好了的鞋子,伸手進去摸了摸,手感相當柔軟。
“就是那裏的毛最軟。”女娃子腳小,做這兩雙半尺餘高的靴子,也用不完那兩張狼皮,自然是揀最好最軟的料子來用。
“倒是暖得很。”羅用高興道。
“也不是什麽好物,倒不如前面那幾雙來得精細。”尤其是羅四娘羅五郎那兩雙靴子,外面用的是鹿皮,裏邊在絮上薄綿,兩雙小靴子做得精巧好看,又保暖又好走路。
“夠暖就行了,待到明年開春,再給她們做別的鞋。”羅用可不覺得這皮毛一體的靴子有什麽不夠精細的,像後世那個UGG什麽的,動輒都要上千了,那也買不著狼皮的。
不過這時候的觀念不一樣,中原人用皮具的終究還是比較少,並不像後世那樣方方面面深入人們的生活,像這種皮毛一體的靴子,羅用更是從未看到有人穿著。
“若是再染些顏色上去,應會更好看一些。”馮皮匠建議道。
“剛好我那裏就有染料。”羅用在炕上坐了坐,覺著有些涼,便下炕去燒了一把火,又掏了掏竈膛裏的草木灰。
“哎,哎,你放著,我來就好。”馮皮匠連忙道,他一個皮匠,怎好讓羅三郎幫他燒炕。
“無礙,你忙你的。”羅用也知道他們這些手藝人,一忙起來連水都不知道要喝一口,火炕常常也會忘了燒。
“馮阿翁覺著我這種鞋底怎麽樣,可好?”羅用一邊燒火,一邊與馮皮匠說話。
“自然是好得很哦。”馮皮匠對著油紙窗外透進來的光線,細細檢查自己手裏剛做完的一只靴子,看了看,確定了沒有什麽問題,這才將它與另一只靴子一起,放到炕尾的木櫃子上。
“我們從前與人做靴,就沒少為這鞋底的事情犯愁,用單層皮子做鞋底太薄,多用幾層,用線縫起來,倒是足夠厚了,卻又怕中間進水,那皮質的鞋底可不比麻布底,中間進了水就很難弄出來,積在裏頭,皮子就都被泡爛了,若是紮幾個洞眼出水,那雨雪天氣便不好穿了。”
“你家這種鞋底好,又不怕裏頭積水,又能隔潮,還耐磨,那些用麻線納出來的鞋底啊,麻線若是被磨斷了,鞋底就不結實了,你們這個鞋底沒事,這上鞋底的線,我再給它藏一藏,就怎麽都磨不著了。”
說到羅家這個鞋底,馮皮匠越是琢磨就越是喜愛,只可惜這東西實在難得,羅三郎興師動眾,從南邊弄來那麽多杜種樹,種了一整年,雇人摘了那許多葉子下來,又是發酵又是淘洗的,最後怕也出不了多少鞋底。
“我家這鞋底用舊了還能回收。”羅用得意道:“攢幾個破鞋底一鍋融了,再澆到模子裏,放放涼,就又是一雙新鞋底了。”
“這倒是半點都沒得浪費。”馮皮匠被他講述的場景給逗樂了。
“我那邊發酵池裏還有不少杜仲葉沒處理,待到都弄出來了,約莫也能得個百十雙鞋底,馮阿翁你以後便幫我做靴子吧。”羅用這就是打算要把他們之間的雇傭關系確定下來了。
“小老兒自然是願意。”馮皮匠給人做了大半輩子的活計,這還是頭一回遇著這麽好的雇主呢,他還能有什麽不願意的。
“馮阿翁家中可還有能做活的後生,不妨也喊一兩個過來幫忙。”既然要長期作業,單靠這麽一個老漢,肯定也是比較辛苦。
“我那兒子雖不成器,給我打打下手倒是沒問題。”聽說羅用讓他再喊一兩個家裏人過來,馮皮匠更高興。
工錢別的什麽都不說,單就憑這一日三餐的夥食,把他兒子叫過來就不虧。
再說這做膠底皮靴的手藝,他這些時日也算是有些琢磨出來了,以後還得繼續花心思改進,他兒子若是能在身邊看著學著,自然最好,換了別處,哪裏能有這樣的鞋子給他看給他摸。
“如此,你父子二人便與我做靴,每月工錢算作二百文,一日三餐便依舊在許家客舍吃,讓人送過來還是你們自己過去都行,如何?”
對於這種技術性人才,羅用也是願意多給一些工錢的,不過他也得考慮市場行情。
因為馮皮匠的兒子基本上就只被算作學徒,所以羅用是沒有考慮他的工錢的,給他一日三餐,外加學習制作膠底皮靴的機會,也就不算虧待了他。
等將來大夥兒都發現了杜仲膠鞋底的好處,種杜仲樹取杜仲膠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在這股潮流中,馮皮匠和他的兒子已經算是走在前面的了,若能好好把握,將來掙錢的機會自然不少。
所以這二百文錢,可以說就只是馮皮匠一個人的工錢,外加兩個人的一日三餐,這三餐的配置也是比較高的,在這個年代,不是尋常人家能夠吃得起。
這樣的待遇,在馮皮匠看來自然已經是頂好的了,他連連向羅用道謝,又推說工錢給得多了,羅用卻叫他只管好好幫他做靴子,只要靴子做得好,這些工錢他自然能從別處掙來。
·
十月初六這一日,杜構終於要走了,羅用趕著驢車,一路把他送出了村口。
“三郎莫要再送了,這便回吧。”走到羊圈附近的時候,杜構勒馬停住了腳步,勸羅用趕緊回去,這天雖然沒有下雪,但氣溫已經很低了。
“大郎一路走好。”羅用給他遞了一個小包過去,那裏頭裝著他今日一早讓羅大娘做出來的棗豆糕。
“就此別過了!”在西坡村待了這麽久,這時候要走了,杜構也是有些舍不得,他在這裏也算是增長了不少見識,一直住在坡上那個院子裏,與羅用也是常來常往的。
“大郎若是不懼風雪,不妨先去買些杜種樹的種子,再回萊州不遲。”羅用對他說道。
“我也正有此意。”杜構也看到了這種杜仲膠的好處,他腳底下這時候就穿著一雙用杜仲膠做底的皮靴,羅用還與他說,這杜仲膠,並非只有做鞋底這一個用處。
這時候南下去買種子,價錢應是不會很高,畢竟這邊的消息還沒來得及傳出去,待到這膠底皮靴出名以後,再想買種子,價高不說,怕也比較困難。
看著杜構騎著馬匹漸行漸遠的背影,羅用緩緩倒轉了驢車,讓五對帶著他回到村裏。
算算時間,距離貞觀十七年的太子李承乾的謀反案,還有七八個年頭,不知道這一次,歷史是否能夠改寫。其他人羅用既不認識也不了解,所以並沒有太多想法,但是對於這個杜構,羅用希望他可以好好活下去,而不是因為一些與他無甚相幹的事情,平白落得一個死於邊野的下場。
杜構在夏季的時候到來,給羅用帶來了占城稻的種子,還幫他做了一批十分精致的牡丹坐墊,羅用打算拿這些坐墊去拍皇帝的馬屁。
走的時候,杜構穿走了一身羊絨毛衣褲,一雙膠底皮靴,還有幾樣從羅用這裏學得的手藝,就是不知道這些手藝,是否能夠稍稍改變他的命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好的位置雖然被別人爭去了,但他們這兩家認捐的路段都很長,那一日的認捐過程,差不多也就彰顯了他們各家各戶在離石縣當地的身份地位。
真正底子太薄說不上話的,那時候便也沒有吱聲,只當是過去瞧了個熱鬧,又吃了頓飽飯,便高高興興回去了,錢財沒花出去分毫,倒是長了見識又多了談資,他們也是樂意的,不樂意也是無法,這種錢也不是誰想花都能花出去的。
西坡村這邊是有人搶著修路,沿路的幾個村子,也都跟著沾光,而其他地方的人,卻只有眼饞的份,比如說距離西坡村不遠的小河村。
羅用與他們說,小河村若是要修路,也來西坡村買水泥,羅用便按五文錢一擔賣於他們,這也是他最近賣水泥給認捐了他們西坡村這條路的商賈富戶們的價格。
這年頭不比後世的機械年代,事事都要靠人力去做,一擔水泥的生產,要先挖黃泥,加一些石灰石膏和均勻了,再摔成一塊一塊方方正正的泥坯,搬到土窯裏堆砌好,煆燒的時候,也要有專門的人負責看火,這活兒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得來。
煆燒冷卻之後,工人們又要將它們從土窯中搬出來,先用錘子敲碎,然後再放到石碾上碾成粉末,一遍不夠細,至少要碾二遍,有時候煆燒的時候若是沒掌握好火候,或者是先前和泥的時候沒有和好,後面的粉碎工作就會變得十分困難,三遍四遍他們都碾過。
羅用與他的弟子們算過,一擔水泥的成本,大約就是不足兩文錢的材料費再加上兩文多錢的人工費,售價若是六文錢,那便能有兩文錢的利潤,羅用得一些,他的弟子們也得一些。
若按五文錢來賣,理論上應該也有一文錢的盈利,不過羅用也不能讓他的那些弟子們做白工,所以他自己也就不怎麽賺錢了,不賺錢倒也沒什麽,反正水泥廠那邊的事情也不怎麽需要他費心。
羅用現在最關心的,還是杜仲膠的生產和運用。
如果不考慮效率的話,杜仲膠的提取並不算困難,就在大夥兒轟轟烈烈忙修路的時候,羅家的第一批杜仲膠鞋底也終於順利問世了。
然後羅用就到離石縣城去請了那會做皮靴的匠人過來,連同他家裏的一些皮子,一同帶回了西坡村。
人就安置在坡上那個院子裏,每日到了飯點,許家客舍那邊的小孩兒就會提著蓋籃過來給他送飯,他若想自己出去走走,那便自己去許家客舍吃飯也行,飯錢都給記在賬上,到時候羅用再與許家兄弟結算。
這也是未曾有過的待遇,這皮匠從前去那些商賈富戶家中幫人加工皮草制作皮具的時候,大多也就是與那些府中的仆從奴役一起吃飯,若遇著寬厚的,能單獨給他一兩個小菜,一些炊餅馎饦之類的精細吃食,就算是很不錯了,哪裏像羅三郎這般,簡直是把他當成貴客招待。
他卻不知,對於在二十一世紀生活了小三十年的羅某人來說,像他這種又懂硝制又懂鞣制,又會做馬鞍又會做皮靴的匠人,基本上已經可以算是一個高級技工了,待遇好那都是應該的。
只不過在這個時代,匠人的身份著實低下,士農工商,理論上說起來他們還排在商人前面,事實上他們往往還是要給商人打工。
這馮皮匠也是家傳的手藝,他家祖上當年是逃難來到離石縣,靠著幫人制作馬鞍硝制皮草的手藝賺取些許錢糧,生活勉強還算能過得下去,從此便在此地定居下來。
城中也有傳言,說他祖上原本乃是關外的胡人,馮皮匠自己也認為這話有幾分道理,但他對外肯定是不會承認的,再說他祖輩父輩都在此地娶妻生子,早已融入當地生活,戶籍也沒有任何問題,那他現在自然就是離石縣人了。
他的父祖既然沒有對他說自己是關外的胡人,那他們肯定就不能是關外的胡人,父親希望他能在當地安居樂業,他自己也願意過這種生活,並且也對自己能夠擁有相對安穩的生活感到慶幸。
前些年時常聽聞關外又有雪災,牛羊死了無數,胡人怕是又要犯邊。對於絕大多數中原人來說,他們只會關心邊境安危,對於那些胡人的日子過得好不好,是不是餓死了很多人,他們是不怎麽在意的。
關外的生活並不容易,也不是沒有胡人想過要入關來討生活,但是他們怎麽入?
沒有戶籍,在中原地區就是寸步難行,有些人實在被逼得沒辦法了,也有接受了關內一些商賈富戶的庇護,然後甘願受人差遣的,那就成了奴仆了。
這些給人當奴仆的胡人,通常被喚作胡奴,其中不少胡人都是被人略賣,並非出於自願。
但是在中原地區,像胡奴昆侖奴這些群體,他們並沒有多少作為人的權利,唐律上也說,賤人奴婢,律比畜產。
所以馮皮匠一家還是幸運的,雖然匠人的社會地位相對低下,但他們也是有正經戶籍的,受到大唐律法保護,不是別人可以隨意打殺略賣。
待做完了手頭上這個活計,他回去以後肯定得好好給自家祖上燒上一炷香,他有預感,他們馮家人的好日子馬上就要來了。
“我阿姊的靴子做得可順利?”這一日,羅用又過來查看進度。
這幾日馮皮匠已經做好了杜構和馬飛陽的靴子,另外還有羅四娘與羅五郎的靴子也做好了,現在正在做的,是羅大娘與羅二娘的靴子。
杜構與馬飛陽都是做的馬靴,羅四娘與羅五郎的靴子裏絮了棉,這綿並不是後世那種棉花的棉絮,而是絲織品,類似於蠶絲被那樣的東西,這時候的富貴人家多用它做冬衣。
四娘與五郎平日裏要麽待在炕上不用穿靴,要麽出去活動的話,運動量就比較大,正是愛跑愛跳的年紀,若是給他們做毛靴,估計要不了幾天就該把皮毛都給踩塌了,皮靴裏面絮一層薄綿,小孩子身上暖,應也足夠了。
大娘二娘這兩雙做的就是毛靴,用的是兩塊殘破的狼皮。
去年離石縣城西北邊的山上下來幾條狼,被村民合力打跑了,其中還打死了兩頭,拿到城裏去賣,那狼肉不好吃,狼皮又被他們打壞了,也賣不著什麽好價錢,最後馮皮匠就以相對低廉的價錢收了下來。
這兩塊狼皮品相不好,被村民用鋤頭扁擔砸出來許多大口小口,毛色又不算很漂亮,所以一直無人問津,這會兒拿來做靴子倒是合適,仔細拼一拼,便也看不出什麽殘缺,再加上皮毛夠厚,應該比較保暖。
“這都快要做好了。”馮皮匠直了直身子,笑著對羅用說道。
對他來說,這皮毛一體的靴子,可比前幾天做的馬靴綿靴容易多了,就只要把狼毛朝內,裁剪縫制出靴子的形狀,再固定到杜仲膠鞋底上面就成了。
“這是用狼肚子底下的皮毛做的底子?”羅用拿起炕桌上一只做好了的鞋子,伸手進去摸了摸,手感相當柔軟。
“就是那裏的毛最軟。”女娃子腳小,做這兩雙半尺餘高的靴子,也用不完那兩張狼皮,自然是揀最好最軟的料子來用。
“倒是暖得很。”羅用高興道。
“也不是什麽好物,倒不如前面那幾雙來得精細。”尤其是羅四娘羅五郎那兩雙靴子,外面用的是鹿皮,裏邊在絮上薄綿,兩雙小靴子做得精巧好看,又保暖又好走路。
“夠暖就行了,待到明年開春,再給她們做別的鞋。”羅用可不覺得這皮毛一體的靴子有什麽不夠精細的,像後世那個UGG什麽的,動輒都要上千了,那也買不著狼皮的。
不過這時候的觀念不一樣,中原人用皮具的終究還是比較少,並不像後世那樣方方面面深入人們的生活,像這種皮毛一體的靴子,羅用更是從未看到有人穿著。
“若是再染些顏色上去,應會更好看一些。”馮皮匠建議道。
“剛好我那裏就有染料。”羅用在炕上坐了坐,覺著有些涼,便下炕去燒了一把火,又掏了掏竈膛裏的草木灰。
“哎,哎,你放著,我來就好。”馮皮匠連忙道,他一個皮匠,怎好讓羅三郎幫他燒炕。
“無礙,你忙你的。”羅用也知道他們這些手藝人,一忙起來連水都不知道要喝一口,火炕常常也會忘了燒。
“馮阿翁覺著我這種鞋底怎麽樣,可好?”羅用一邊燒火,一邊與馮皮匠說話。
“自然是好得很哦。”馮皮匠對著油紙窗外透進來的光線,細細檢查自己手裏剛做完的一只靴子,看了看,確定了沒有什麽問題,這才將它與另一只靴子一起,放到炕尾的木櫃子上。
“我們從前與人做靴,就沒少為這鞋底的事情犯愁,用單層皮子做鞋底太薄,多用幾層,用線縫起來,倒是足夠厚了,卻又怕中間進水,那皮質的鞋底可不比麻布底,中間進了水就很難弄出來,積在裏頭,皮子就都被泡爛了,若是紮幾個洞眼出水,那雨雪天氣便不好穿了。”
“你家這種鞋底好,又不怕裏頭積水,又能隔潮,還耐磨,那些用麻線納出來的鞋底啊,麻線若是被磨斷了,鞋底就不結實了,你們這個鞋底沒事,這上鞋底的線,我再給它藏一藏,就怎麽都磨不著了。”
說到羅家這個鞋底,馮皮匠越是琢磨就越是喜愛,只可惜這東西實在難得,羅三郎興師動眾,從南邊弄來那麽多杜種樹,種了一整年,雇人摘了那許多葉子下來,又是發酵又是淘洗的,最後怕也出不了多少鞋底。
“我家這鞋底用舊了還能回收。”羅用得意道:“攢幾個破鞋底一鍋融了,再澆到模子裏,放放涼,就又是一雙新鞋底了。”
“這倒是半點都沒得浪費。”馮皮匠被他講述的場景給逗樂了。
“我那邊發酵池裏還有不少杜仲葉沒處理,待到都弄出來了,約莫也能得個百十雙鞋底,馮阿翁你以後便幫我做靴子吧。”羅用這就是打算要把他們之間的雇傭關系確定下來了。
“小老兒自然是願意。”馮皮匠給人做了大半輩子的活計,這還是頭一回遇著這麽好的雇主呢,他還能有什麽不願意的。
“馮阿翁家中可還有能做活的後生,不妨也喊一兩個過來幫忙。”既然要長期作業,單靠這麽一個老漢,肯定也是比較辛苦。
“我那兒子雖不成器,給我打打下手倒是沒問題。”聽說羅用讓他再喊一兩個家裏人過來,馮皮匠更高興。
工錢別的什麽都不說,單就憑這一日三餐的夥食,把他兒子叫過來就不虧。
再說這做膠底皮靴的手藝,他這些時日也算是有些琢磨出來了,以後還得繼續花心思改進,他兒子若是能在身邊看著學著,自然最好,換了別處,哪裏能有這樣的鞋子給他看給他摸。
“如此,你父子二人便與我做靴,每月工錢算作二百文,一日三餐便依舊在許家客舍吃,讓人送過來還是你們自己過去都行,如何?”
對於這種技術性人才,羅用也是願意多給一些工錢的,不過他也得考慮市場行情。
因為馮皮匠的兒子基本上就只被算作學徒,所以羅用是沒有考慮他的工錢的,給他一日三餐,外加學習制作膠底皮靴的機會,也就不算虧待了他。
等將來大夥兒都發現了杜仲膠鞋底的好處,種杜仲樹取杜仲膠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在這股潮流中,馮皮匠和他的兒子已經算是走在前面的了,若能好好把握,將來掙錢的機會自然不少。
所以這二百文錢,可以說就只是馮皮匠一個人的工錢,外加兩個人的一日三餐,這三餐的配置也是比較高的,在這個年代,不是尋常人家能夠吃得起。
這樣的待遇,在馮皮匠看來自然已經是頂好的了,他連連向羅用道謝,又推說工錢給得多了,羅用卻叫他只管好好幫他做靴子,只要靴子做得好,這些工錢他自然能從別處掙來。
·
十月初六這一日,杜構終於要走了,羅用趕著驢車,一路把他送出了村口。
“三郎莫要再送了,這便回吧。”走到羊圈附近的時候,杜構勒馬停住了腳步,勸羅用趕緊回去,這天雖然沒有下雪,但氣溫已經很低了。
“大郎一路走好。”羅用給他遞了一個小包過去,那裏頭裝著他今日一早讓羅大娘做出來的棗豆糕。
“就此別過了!”在西坡村待了這麽久,這時候要走了,杜構也是有些舍不得,他在這裏也算是增長了不少見識,一直住在坡上那個院子裏,與羅用也是常來常往的。
“大郎若是不懼風雪,不妨先去買些杜種樹的種子,再回萊州不遲。”羅用對他說道。
“我也正有此意。”杜構也看到了這種杜仲膠的好處,他腳底下這時候就穿著一雙用杜仲膠做底的皮靴,羅用還與他說,這杜仲膠,並非只有做鞋底這一個用處。
這時候南下去買種子,價錢應是不會很高,畢竟這邊的消息還沒來得及傳出去,待到這膠底皮靴出名以後,再想買種子,價高不說,怕也比較困難。
看著杜構騎著馬匹漸行漸遠的背影,羅用緩緩倒轉了驢車,讓五對帶著他回到村裏。
算算時間,距離貞觀十七年的太子李承乾的謀反案,還有七八個年頭,不知道這一次,歷史是否能夠改寫。其他人羅用既不認識也不了解,所以並沒有太多想法,但是對於這個杜構,羅用希望他可以好好活下去,而不是因為一些與他無甚相幹的事情,平白落得一個死於邊野的下場。
杜構在夏季的時候到來,給羅用帶來了占城稻的種子,還幫他做了一批十分精致的牡丹坐墊,羅用打算拿這些坐墊去拍皇帝的馬屁。
走的時候,杜構穿走了一身羊絨毛衣褲,一雙膠底皮靴,還有幾樣從羅用這裏學得的手藝,就是不知道這些手藝,是否能夠稍稍改變他的命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